湾区经济分析 | 2022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26 14:35:00
 ⚪  摘要

《2022年一季度湾区经济分析报告》包括如下主要观点:(1)疫情扰动下,一季度珠三角经济增速可能环比放慢1.6个百分点,预计增长3.7%。大湾区四个核心城市香港、深圳、广州、澳门一季度增速预计分别为0.5%、1.2%、5.0%、-2.5%,惠州预计以5.3%的增速领跑大湾区。(2)我们认为,影响上半年湾区经济增长的四个重要因素包括:内地疫情对湾区企业供应链的冲击、结构性通胀对湾区企业利润的侵蚀、出口增速可能相比2021年明显放缓、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有待观察。(3)由此,我们建议,应密切关注当前企业供应链面临的问题,重点推出稳定制造业投资的举措,同时关注抗疫支出对稳增长支出可能的挤出。

 

01

一季度湾区经济形势分析

1. 疫情扰动下,一季度珠三角经济增速环比放慢1.6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香港、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再次遭受较严重的奥密克戎疫情冲击,3月部分核心城市在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的防控政策下,工业与服务业生产近乎停滞,域内物流受阻,使得湾区内部分工业企业的供应链出现了停滞、现金流承受压力。简言之,本轮供给冲击对去年以来的湾区经济复苏进程造成了很大的扰动。

 

基于北大汇丰智库的Nowcasting方法和信息集[1]本报告预计一季度珠三角实际GDP同比增长3.7%,香港、澳门分别增长0.5%和-2.5%。根据我们的预测,受疫情冲击影响,珠三角经济环比去年四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下降了1.6个百分点

 

我们此前分析认为[2],当前珠三角经济增速与全国增速是基本相近的,但在一季度的供给冲击下,珠三角经济同比增速预计相比全国(4.8%)放慢1.1个百分点。如果看累计同比数据,过去五年内,珠三角和广东的GDP季度增速从未低于全国超过1%。而如果从当季增速看,根据我们的测算,珠三角和广东省的增速低于全国超过1%,也只在2020年第二季度发生过。

 

2. 深圳:预计一季度经济放缓3.8个百分点

(1)局部疫情对深圳经济的影响

疫情给经济按下的“暂停键”总是突如其来。一季度,深圳面临疫情反复带来的对工业生产与服务业的严重冲击,1-2月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已同比下降0.4%,工业增速降至1.2%,服务业增速降幅更可能超过工业、投资。

 

一季度的深圳先后采取了两种防疫模式:1月至3月上旬为精准防控、控制确诊小区,3月中旬开始实行“关闭公共餐饮娱乐场所 + 居家办公 + 严格查验小区出入”的模式。第二种模式可以对比2020年3月的深圳,当时工业下降14%、投资下降16%,零售同比下降超过20%。由此,我们预计今年3月份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将出现 10% 左右的负增长。

 

结合以上假设,我们的模型预测一季度深圳实际GDP同比增速为1.2%,较去年四季度的2年平均增速环比下降3.8个百分点

 

此轮疫情给深圳带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较大压力。一方面由于奥密克戎BA.2变异毒株的传染性较此前毒株更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毗邻香港,为保障香港的抗疫及生活物资供应,往返口岸的跨境货车司机染疫新闻频发。深圳3月的日确诊病例数已创2020年以来的新高。

 

本轮疫情的特点是多点、频发、面广,这导致对市内以及跨区域人员流动的调控步步升级,深圳的百度迁移指数较往年的节后走势明显下行,旅游出行、餐饮、商品房销售等亦下滑明显。

 

此背景下,深圳在3月中下旬果断封闭各小区、推行全员检测,推动新增本土病例的迅速清零,同时推出30条旨在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政策[3],包括减税费、减房租、补贴水电气成本、补贴失业保险等,官方预计将为深圳各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在两年前的经验基础上,深圳市推出的助企纾困措施也是有的放矢的。深圳首先通过企业服务平台等渠道了解到绝大多数企业关心的是成本增加、现金流吃紧的问题,其次是识别出受影响大的旅游、劳动密集型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因此后续的政策出台颇具针对性。

 

(2)深圳应对疫情的优势及经验

新冠流行两年以来,对抗疫模式的争论常见诸笔端。尽管付出了经济上的一些代价,但从结果看,在控制疫情和扶持经济两方面,深圳在今年一季度的目标设定与策略选择是符合当下自身实际与国内大环境的,并迅速起到了较好效果

 

在疫情管控上,深圳具备一些先天优势,增强了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可行性

 

首先是老龄化程度很低,2020年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5.4%,低于大多数一、二线及省会城市。老龄化程度低则城市中的疫苗接种率会相对较高,因为老年人出于身体和心理因素考虑,更有可能不适宜或不愿接种。此外年轻人较多会降低防控措施面临的阻力,居民的配合度高会提升抗疫的效率。此次深圳疫情,基本没有听闻有病人因防疫政策而延误治疗,一个原因老年人的绝对规模小、独居的比例小。

 

其次是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有利于封城后的物资配送、人员转移。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土地面积最狭窄、人口密度最高,在封城后要给全市人民配送物资、输送各类病患,所需的运力、时间是相对其他大城市更小的,因此可以选择的方式也就更多,比如依赖外卖员、快递员等既有的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也可承担运量。

 

此外是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团队、较雄厚的政府财力。深圳2021年即有注册志愿者260万人、占常住人口近15%,今年3月以来的新增注册志愿者超过15万人,说明志愿者队伍还拥有较大数量的“预备役”。深圳市2021年的债务规模占GDP比重为4.6%,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很低(北京市这一比重为22%,上海市为17%,广州市为13%)。

 

在较好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圳的“动态清零”策略也有若干特点,可总结为“三支箭”:

 

(1)有预案从“精准防控”转向到“居家办公+全员核酸”,可以感受到是有一个明确的预案和标准,即疫情扩散到何种程度(如单日新增破百例、多点散发等),就坚决采取全城封控,且封控的方案早已有准备。

 

(2)“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思路。依托志愿者队伍,优化资源配置,将数量相对不足的医护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分散到各个核酸检测点、医院,配以大量临时培训的志愿者开展核酸检测组织、小区人员清查、协助病患转移、物资运输等工作,从而推动集中精力迅速全员核酸的“歼灭战”。

 

(3)切实维护了参与抗疫各方的激励机制。在物资运输过程中,主要利用线上零售平台、外卖小哥、物流配送员等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激励机制的存在促使配送流程能够更高效。政府作用主要是维护配送机制运行(例如为外卖员提供住宿和核酸检测通道),直到从小区入口到住户家中的最后一百米,才更多利用志愿者、基层组织的力量。

 

3. 香港:新一轮疫情冲击下,一季度GDP预计微弱正增长

香港本轮奥密克戎疫情先于内地爆发,一季度以来持续面临病例激增、重症率和死亡率偏高等挑战。日均新增确诊在2月底达到超过2万人,3月初日新增一度超过3万人,截止4月10日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30万人,占全港总人口的4%。随着3月以来内地的各种支持逐步发挥作用,4月初确诊人数已明显下降。

 

香港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深、加强针接种比例相对不高,疫情呈现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高的重症与死亡率,这导致其独立实现“动态清零”的难度很大。香港与新加坡面临的抗疫条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比较接种率,2022年1月初新加坡的接种率达到87%,此时香港才65%,直至4月初香港的接种率才上升至86%,新一轮疫情此时已肆虐两个月了。

 

根据香港卫生署发布的数据,2022年1月1日至4月6日,疫情导致的死亡病例为8247人,其中80岁以上死亡人数为5850人,70岁至80岁之间1377人,死亡病例中有近74%的人尚未接种疫苗。

 

香港的两针与三针接种率为何在本轮疫情前提升缓慢?可能是由于前三季度疫情形势逐步改善,公众受锚定效应的影响,认为德尔塔病毒已得到有效控制,变异病毒并不可怕,因此再进一步接种疫苗,对普遍存在健康问题的老年人而言风险大于收益。此外,近年来受政治因素和数轮疫情影响,香港社会的基础组织力量是比较疲惫的,在去年政治风波平息、疫情逐步平稳、经济正在好转之际,不应责难特区政府没有急于推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做沟通和组织的疫苗接种工作。

 

疫情以来,长期的封关使得香港除金融业以外的服务业主要依赖本地居民和企业的相关需求支撑,这在经济总量和行业收入差距两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影响。在香港的主要产业中,金融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最小,因为无论通关与否香港均能做内地和全球的资金连接业务,无论通勤与否也不会对金融业务开展产生大的影响。

 

本轮疫情不仅继续推动了这种趋势的延续,即金融保险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还加剧了本土服务业需求的萎缩,旅游、餐饮、零售等指标走弱。2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下降14.6%,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季调后失业率升至4.5%,环比上升了0.6个百分点,3月份数据很可能进一步恶化。

 

4. 其他城市:经济主要受深港疫情的溢出影响

(1)澳门:湾区疫情导致3月博彩收入大幅下降

依靠旅游业和博彩业的恢复,2021年澳门GDP实际增长18%,全年的不变价GDP恢复至2019年的54%。博彩业仍然是澳门就业岗位和政府税收的主要支撑,而其表现将主要取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疫情防控形势。

 

2022年3月澳门博彩业毛收入同比下降了55.8%,环比2月也下降了53%,显示澳门在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加强了对游客人数的限制:一方面是限制入境游客的数量、条件,另一方面是赌场等娱乐场所也遵守社交隔离措施,只接待更少量的顾客。

 

博彩业增速明显下滑推动我们的模型调低对一季度澳门经济的预测,预计一季度不变价GDP将回到 -2.5% 的负增长。2020年以来,澳门本地尽管一直没有爆发疫情,但湾区内多点频发的疫情对澳门经济的影响却很大,其原因还是经济多元化的程度不够、对博彩业和旅游业过于依赖。

 

(2)广州:一季度预计增长5.0%

2021年全年广州GDP增长8.1%,2年平均增长5.4%,增速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三位。一季度广州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小,总体延续了其复苏态势。我们的模型预计,2022年一季度广州GDP增长5.0%。2021年以来广州经济表现总体较好,可归因到如下几个方面:

 

①制造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位数增长。相比2020年,2021年的房地产投资依然强势,但带来增量变化的是制造业投资,其两年平均增速约4.3%,较2020年的-2.8%回升幅度较大。2022年1-2月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1倍,占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量近50%,主要受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领域投资增长驱动。制造业投资的高涨离不开企业利润积累、融资状况好转及其对未来盈利的预期。一般在当下产能利用率制约生产扩张或是当前设备无法满足产能升级要求时,制造业企业会加大投资力度。一季度开工的若干代表性项目包括联合利华在广州从化规划的全品类生产和营销基地、汽车零部件龙头采埃孚(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研发中心项目等。

 

②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领域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这些领域也构成了广州市规划重点发展的“3+5+X”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制造业立市”目标)。2019-2021年广州的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升至6400多家、总市值位居全国第四。今年1-2月的医药制造增加值增长了13.3%。此外,目前广州拥有11家整车制造企业、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汽车产量连续2年保持全国第一。今年1-2月汽车制造受新能源车热销影响产值增长了18.7%。

 

(3)珠三角其他城市:增速总体较去年四季度小幅放缓

一季度珠三角其他城市普遍受到深港两地疫情以及本地小范围疫情的影响,预计其经济增速多数较去年四季度放缓。其中,惠州、广州一季度增速预计达到5%以上,分别增长5.3%、5.0%,除深圳、中山外的其他城市基本在4%至5%区间

 

总的来看,疫情对上述城市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本地疫情持续时间短,相对长三角等地抗疫举措在3月末才逐步升级,且在珠三角基本没有采取对货车通行等物流方面的限制,因此相关的制造业供应链因有存货而不会立刻受影响。

 

从增长动能看,预计增速处在较高区间的四市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驱动力主要是制造业投资明显加快。而预计增速较慢的中山、肇庆等市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同比下行拖累(1-2月地产投资下行10%至20%)。

 

02

上半年湾区经济形势展望与建议

1. 影响二季度湾区经济走势的若干因素

(1)内地疫情冲击企业供应链

4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疫情形势较一季度已明显好转。香港、深圳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确诊已大幅下降,广州则在输入性风险下日新增两位数病例,但从湾区疫情总体形势看较一季度明显好转。我们预计,有深圳、上海经验在前,广州等地的疫情是能够在不封城的条件下控制的,对二季度经济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需关注的是国内长三角等地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供应链的影响。长三角以中国3.7%的国土面积,集中了中国25%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且部分高端产品在国内很难找到可替代的供应链。上海市、江苏省的汽车制造、集成电路、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支柱性产业在3月-4月被迫减产,可能导致大湾区的部分链内企业面临原材料无法及时运达、中间品或产成品堆积的问题。

 

汽车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吉林、广东的汽车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约10%,且上海、吉林两地还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会间接影响广东等区域的整车生产进度,因此广汽、比亚迪、小鹏等车企短时间很难通过替代效应增长整车产量,反而是可能因供应链停滞而产量受损。这将影响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的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的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