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抢抓深中通道历史机遇,主动学习拥抱深港,强化“东承”功能。要积极主动争取深圳香港支持,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桥头堡,引领带动全市全面学习拥抱深港,深度对接珠江东岸。
那么在未来五年,中山该如何做好“东承”文章?12月26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中合作可从“三个维度”打造城市群协同发展范例。
任颋说,中山所处的地理区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环湾紧凑圈层,也就是内湾的核心区,涉及环湾的几个城市,包括广深港澳这四个核心城市,以及东莞、中山这两个重要节点城市,构成了一个环湾的片区。这个核心圈层随着交通一体化发展,以及在珠江口连接两岸的桥梁相继建成,这就使得该环湾紧凑片区成为了大湾区的中心。特别是由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珠海唐家湾、东莞滨海湾等片区构成的珠江口“腰部片区”。目前这个片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水平还不突出,但是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随着深中通道等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的陆续打通,该片区将成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后发优势凸显。
任颋认为,在珠三角发展的进程中,深圳逐步形成了产业和科创方面的引领优势,吸引了大湾区城市在产业上对接深圳;而深圳也需要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外延式发展,与周边城市紧密配合,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生态体系。从大湾区承接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珠三角应在这个紧密圈层内更好地融合产业和创新动能,打造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范例,进而带动整个大湾区范围的融合发展,为连接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战略性作用。
任颋认为深中联合发展,可从“三个维度”考虑:
一是要发挥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的战略功能,按照以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中山翠亨新区为先行启动区的部署,以“两区联动”为引领,推动两市政策衔接,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产业链布局,打造珠江东西两岸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二是在关注重点企业的同时,注重吸引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有着突出技术优势的中小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中山落户,培育潜在的未来增长点和产业生态。
三是要高标准建设优质的城市宜居环境,积极搭建生产生活要素流通平台,提供共享和均等化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市际人员流动上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继续教育认定、外籍人士工作许可等的限制,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双向流动。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谭华健
排版: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