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报业集团深新传播智库联合北大汇丰智库,共同发起“特区40年 百名智库专家问卷调查”。北大汇丰智库专家张坤教授提取了调研结果中几个有意思的要点与大家做解读。关于深圳应如何挖掘自身的科技发展潜力,张坤教授指出,方法没有捷径,深圳在未来发展中,应从源头上培育自身的科研能力,并对创新产业链进行整体布局。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大对基础科研的长期投入,和对中小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民生建设上下功夫,并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同时,深圳应促进粤港澳合作,助力大湾区协同发展。
建议政府主导基础科研研发,同时重视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调查中超过七成专家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最有前景,七成专家建议政府主导开展早期基础研究,过半专家支持政府精准扶持中小企业。
· 建议政府主导开展早期基础研究
张坤教授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从0到1,再从1到100的长期酝酿过程。任何创新都经历了从早期的科学设想,到技术开发研究,进而形成技术商业化,再到产品市场化的发展过程。整体过程分三个阶段,价值创造,获取,与分配。
当前,深圳在价值链后端的科研资本化以及商品贸易等技术配套方面都已经具有产业优势。但在价值链前端的基础科研、原创性创新,以及价值链中段的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并且,现在中西方技术合作壁垒加深,深圳在未来发展中要想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必将依赖于自身的研发与技术转化能力。那么深圳在创新价值链的前中段需要耐心长期投入,才能在未来发展出引领力量。
· 中小企业对产业链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张坤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上的投入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在科研回报、风险把控以及既有技术发展路径上受到限制,他们所投入并产生的技术发展,往往是渐进性的创新,也就是基于他们已有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升级。而对于创新价值链前端尤为重要的突破性创新,甚至是颠覆式创新,主要来自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因为这类企业没有太大的技术依赖作包袱,团队相较于大企业也更为灵活,机动性更强。同时,他们也更有意愿在创新链的前端进行风险较高的科研尝试。”
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当前深圳的创新创业战略布局中应当被予以重视,政府应该在早期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企业间合作中,对他们进行重点保护,鼓励中小企业有规划地开展跨界型创新、突破性创新以及颠覆式创新。
将民生建设视为深圳当前首要关注事项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专家建议深圳首先补齐发展过程中的医疗,教育,基础科研等短板,同时建议深圳常住人口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资源。
张坤教授认为,民生建设有望高速提升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张坤教授解释道:“科研创新过程漫长,而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相关行业专业人才的长期参与。深圳正在加大创新链中前端的布局,同时国际间的科研与商业合作都受到了疫情及逆全球化的双重限制,那么深圳就要格外重视在高新技术人才及相关行业专业人才的引进。
作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他们的选择也会更多,流动性是非常强的。那么深圳只有在民生建设上做好做到位,才能引进人才,并把人才留住。为了更好地创新发展,深圳不仅要在科研上进行投入,同时要加大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深圳应发展多城市化生态网络系统建设
对于大湾区如何协调发展这个开放性问题,张坤教授提供了一个思路。他认为,在未来发展规划中,高层要就大湾区各地的资源特点,来设定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计划,不能一概而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圳应发展多城市化生态网络系统建设,以大湾区的整体发展制定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也就是避免过度的内部竞争。
比如,深圳和香港,以及深圳和广州,都有可能在人才和资源等各个方面竞争,而竞争模式也各异。深圳在与相邻城市的合作发展上,也要考虑到决策权、交通、资源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调查报告完整内容